学术简历
受教育经历
1999/1-2000/12 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咨询与治疗博士生;
1987/5-1989/5 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第四临床医学研究生;
1979/9-1984/7 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
研究工作经历
2004/9-2013/3 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9/5-2004/9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9/1-2000/1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4/5-1999/4 中山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主任;
1990/1-1994/5 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部主治医师;
1984/8-1987/8 同济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医师。
获美国家庭治疗研究所精神动力取向夫妻治疗教师资格和德国催眠治疗协会颁发的资格证;获首批国家劳动部心理咨询师培训教师及督导资格。近年主持参与部省级科研项目15项;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正式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4篇;主编卫生部/教育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心理治疗》11部和参编《临床心理学》等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教材18部。
社会兼职
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协会理事委员
中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理事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理事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劳动部心理咨询师鉴定专家
清华大学-香港生命基金会培训教师
《中山大学学报》、《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等学术期刊常务编委
主要承担或参与的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207,2006/10-2009/10,孤独症儿童情感认知缺陷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研究,项目参与人,已结题。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B080701010,2008/01-2010/12,高校学生自杀风险评估及其智能原型系统研究,主持人,已结题。
澳门科学技术基金项目,2015/01-2017/01,澳门内地大学生高风险行为心理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在研。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J4100194,2014/01-2015/12,海洛因药物成瘾者内隐认知特性研究,主持人,在研。
美国中华基金会项目,12-111,中山大学流动人口卫生策略研究中心能力建设CMHP种子基金项目,51000-42090362,2014/09-2015/11,农村流动儿童早年留守经历对其社会适应安全感研究,主持人,在研。
全国妇联儿童部研究项目,51000-71020185,2014/03-2015/03,农村流动儿童融入社会适应性发展研究,主持人,已结题。
近期发表的主要文章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的正式论文
1.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ounseling staff self-efficacy relevant factor. Psychology. 23035:226-229, 2010.
2. A random controlled trial of socioenvironmental therapy for hospitalized heroin addicts.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27(11): 834-839. 2013.
3. Ovulation dysfunction infertility in patients with Chinese Medicine Analysis of personality and anxiety state five. Glob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2(2):1-4. 2014.
4.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女性海洛因滥用者行为认知特性分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02(36):245-250. 2015.
5. 早年分离创伤对青春期流动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 中国学校卫生. 05(36):83-86. 2015.
6. 抑郁症患者的完美主义与自尊、内隐自尊的关系.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41):36-40. 2015.
7. 广州兴趣班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05(35):765-767. 2014.
8. 广州市城区儿童参加兴趣班现状及行为问题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07(35):1087-1088. 2014.
9. 吸毒男性的依恋与药物渴求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9 (23):825-826. 2014.
10. 青年早期流动儿童心理困难及家庭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5(2):P16-18. 2014.
11. 广东省流动儿童家庭流动现状及其安全感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3(2). 2014.
12. 社会情景疗法改善海洛因戒毒者情绪困扰的研究.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1(12):472-474. 2012.
13. 团体心理治疗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1(5):472-474. 2012.
14. QQ群健康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乙肝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中国学校卫生. 33(9):1053-1055. 2012.
15. 男性强制戒毒者高复吸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10(10):896-899. 2012.
16. 吸毒强戒者EPQ人格特征及其药物滥用行为的相关分析.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10(7):577-581. 2012.
17. 大学生D 型人格与抑郁、绝望及自杀倾向的相关研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35(10):580-592. 2009.
18. 澳门青少年危险行为研究与干预进展. 中国学校卫生. 32(11) :1406-1408. 2011.
19. 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合同护士疲劳与职业压力的调查报告. 卫生研究.40 (04):535-537. 2011.
20. 大学生自杀倾向及其社会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32(09):1125-1127. 2011.
21. 中学班主任教师防御机制与自我接纳及自我效能相关分析.中国公共卫生. 27:10-12. 2011.
22. 大学生自杀倾向量表的初步编制.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19(3):272-275. 2010.
23. 大学生自杀倾向与 D型人格的关系.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31(6):669-671. 2010.
24. 青少年自杀易感特质因素研究进展. 中国学校卫生. 31(10-B):79-81. 2010.
25. 广州澳门两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中国学校卫生. 31(8):992-993. 2010.
26. 大学生孤独与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31(12):1456-1458. 2010.
27. 广州市司法部门调处人员工作现状调查.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6(4):164-165. 2010.
28. 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6(05):pp 65-67+90. 2011.
29. 广州澳门两地大学新生压力与应对方式调查分析.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8(03):14-16. 2010.
30. 0~6月龄婴儿早期教育综合干预模式的试验研究.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10(19):960-962. 2011.
研究生培养情况
已培养30名硕士研究生。主授研究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课程。
招生专业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获奖情况
获全国优秀医学论文大赛科研成果一等奖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
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
中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优秀工作者
广东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广东省“三八”红旗手
中山大学蔡冠森优秀教学奖